殡葬之由来 1、殡葬的词源学解释与文献记载 “葬”的会意解释 “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周易·系辞传》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纳蛄嘬之。” ——《孟子·滕文公上》 ‘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祟(高)四尺。” ——《礼记·檀弓上》 2、灵魂观念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灵魂定义 灵魂是不可捉摸的虚幻的人的影像,按其本质来说虚无得像蒸汽、薄雾或阴影;它是那赋予个体以生气的生命和思想之源;它独立地支配着肉体所有者过去和现在的个人意识和意志;它能够离开肉体并从一个地方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它大部分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它同样也显示物质力量,尤其看起来好象醒着的或睡着的人,一个离开肉体但跟肉体相似的幽灵;它继续存在和生活在死后的人的肉体上;它能进入另一个人的肉体中去,能够进入动物体内甚至物体内,支配它们,影响它们。 人类学家弗雷泽的灵魂解释 正如未开化的人在解释无生命的自然过程时认为是活人在自然现象之中或背后操作一样,他们也这样理解生命现象本身。在他看来,一个动物活着并且行动,也是因为人体里面有一个小人或小动物使得他行动,这个动物体内的小动物,人体内的小人,就是灵魂。中国人的鬼魂观念 “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 ——《礼记·檀弓下》 “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郊特牲》 古人深信:人死后的鬼魂就在自己的周围游荡,注视着他们,并参予乃至操纵他们的生活。而人却看不见鬼魂,这增加了人们对鬼魂的恐惧感。为了祈求鬼魂不要降灾,同时为了求得祖先的鬼魂的庇佑,有时是为了驱赶一些有害的鬼魂,人们逐步创立了一整套与鬼神交往的活动形式,诸如祖先祟拜、祭礼、驱鬼等,殡葬也是其中之一(鬼神交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