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风水的现代说法(上篇) |
| 2010-9-1 15:00:57 本站原创
本站
点击:1696次 |
中国内地的房地产界大量注重提倡风水,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房地产开发到购房、室内装修,风水考虑已成为一个固定项目,风水师一般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现在房地产界最受欢迎的是香港的风水师,一般看一个楼盘甚至可以得到上百万的报酬…… [详细] 如今,很多墓地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商品房价格。动辄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天价墓地,都将“风水好”作为推销的金字招牌…… [参与评论]
佐证: [装修公司自称能按《易经》设计出“藏风得水”房屋]
“风水师”的现代式经营
鉴于风水市场无限广大,有人就想把风水当饭碗。但由于风水不在我国工商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于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文化咨询”、“规划设计”的名义通过工商局的登记后,那些隐居民间的风水先生们纷纷安营扎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探出头来…… [详细] 与市面上挂羊头卖狗肉的风水店铺相比,网络上的风水网站、风水论坛更堂而皇之。有些风水大师甚至开设了个人主页或是私人网站。这些风水论坛和网站的人气都很旺,会员多达上万人…… [详细] [参与评论]
“风水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风水在建筑学界一直争议颇大。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出了不少有关风水的书,其中包括博士论文和研究课题。2004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论坛。2005年,南京大学在全国首开“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拟定的培训课程有易学(风水的哲学基础)、建筑风水学、古天文学、建筑风水与环境等。培训的费用高达19680元。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可颁发“建筑风水文化执行官”证书…… [详细] [参与评论]
谁是现代“风水产业”的消费者
在传统乡村社会里,中国老百姓一直有风水情结。如今到了现代社会,“看风水”已经从农村文化转为中国城市中上阶层的一种时髦,风水师成为中国精英阶层的座上客。据风水业界人士介绍,目前风水公司接待的客户中,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的人群成为风水说的忠实拥趸,这其中既有政府官员、演艺人士、企业老总,也不乏大学教授……[详细] [参与评论]
佐证:[调查显示七成中国人提倡应将风水“发扬光大”] 风水的“前世今生” 风水千年:“风水”一语,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作的《葬经》…… [详细] 西学东渐: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掀起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反省。风水术数自然成为批判的靶子……[详细] 萌动复活:第二次世界文化浪潮兴起之时,国外率先出现了研究风水的热潮……[详细] 中国风水,海外也流行 自韩国迁都的想法25年前首次被提以后,韩国政府一直在为迁都作准备,迄今已经雇请了大约400名风水师,希望为新首都寻找最理想地点。 [详细] 美国:[洛杉矶动物园花重金聘风水师迎中国金丝猴] 观点1 风水是一门科学,不是迷信
力挺风水的专家认为,风水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学。所谓的“建筑风水”,实际就是建筑与地理、生态、文化的交叉学科,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指导建筑规划,使其因地因时制宜的学问…… [详细] [参与评论]
观点2 风水90%以上的成分都是糟粕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加之从事风水行业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饭碗,故意把简单的学问附加上玄而又玄的色彩,使得原本科学的朴素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不得不披上了迷信的外衣。风水中90%以上都是糟粕,科学的成分很少,神秘的成分与糟粕分不清楚。科学的成分中主要是和环境有关的部分,如方向、风向等…… [详细] [参与评论]
观点3 风水中的糟粕和精华总是纠缠不清
风水和地理的关系很密切,与周易的关系也很密切。在周易文化中,存在着易学与占术这两种传统的历史分野。在风水的内容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除了源于巫术活动的迷信说法之外,还有与建筑、地理等实用学科相关的来自生活实践的经验内容。前者是糟粕和支流,后者才是精华和主流。不过,风水中的这两部分内容不像周易中的易学与占术的界限很早就泾渭分明,而是长期以来总是纠缠不清…… [详细] [参与评论] 惹了麻烦的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上图三棱形蓝色塔楼)的建筑设计贝聿铭曾说:“香港的风水先生好比律师:他们无处不在,你不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就寸步难行……”贝聿铭把中银大厦比作雨后春笋——中国传统中再生和希望的象征。但是风水先生却说:在他们眼里,大楼是一柄三棱尖刀,每条棱都是一个寒光四射的刀刃,向外辐射着杀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