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殡葬行业的发展概况历史 |
| 2010-9-13 16:22:24 本站原创
本站
点击:1770次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礼俗不尽相同,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丧葬礼俗,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发丧送葬的形式上,如披麻戴孝、扬幡招魂、念经超度等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礼仪形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殡葬既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又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俗赖以生存的土壤。它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不同阶层人物的追求及向往。不同阶段殡葬用品的种类就是很好的证明。 1985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确定了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凡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划为火葬区,在火葬区倡导推行火葬。人口稀少、偏僻山区,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划为土葬改革区,实行土葬。 中国从1956年以后,开始在火葬区的城市建立进行火化的殡仪馆和火葬场。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殡仪馆1500多个,每年死亡人口800多万,火化遗体400多万具,火化率达52.7%,已有三分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及了火葬,有些省市火化率接近100%。在兴建塔陵、骨灰寄存设施,开展草葬、花葬、树葬、水葬等葬式的基础上,从80年代开始,以人文景观为目标,以园林化、艺术化和主体化为形式,在城市建立了经营性公墓,在农村建立了公益性公墓,一大批环境园林化、艺术化、绿化美化的公墓在全国各地出现,据统计,目前经营性公墓2000多个,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约10万个。殡葬设备产品从仿制到自主开发,生产技术得到快速提高。 当代中国的殡葬工作作为社会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其业务归民政部管理,并从中央到地省、市、县的政府,都设置了负责殡葬管理的专门机构。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殡葬管理条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地殡葬管理法规和规定,从上到下逐步形成法规体系,这标志着中国的殡葬管理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