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是反映社会的窗口-殡葬文库-殡葬用品|骨灰盒批发|丧葬用品|陪葬用品|祭祀用品|西安黄土工艺品有限公司
  首 页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产品展示 新概念产品 殡葬文库 陵园推荐 联系我们  
产品简介
传统套装
吉祥套装
财富套装
神灵套装
文房四宝套装
精装陕西黄土新包装
十二生肖
黄土套装
骨灰盒
传统八宝套装
佛教八宝套装
五福套装
五路财神套装
善始善终
当前位置:殡葬用品首页 - 殡葬文库
“殡葬文化”是反映社会的窗口
2010-8-19 10:34:47   本站原创    本站    点击:1411次

                                                       “殡葬文化”是反映社会的窗口
      和“生存文化”一样,“殡葬文化”历来也是反应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殡葬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以及人情世故。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高巍认为,时至今日,最初的“灵魂不灭”、“事死如生”、“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影响着人们对于殡葬的理解和行为。在殡葬文化的最初,人们就相信“灵魂不死”,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只是生命的一种转换方式。因此在殡葬文化中,古人推崇“事死如生”的理念。
      中国殡葬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发掘材料发现,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撒有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并有钻孔的兽齿、石珠、骨坠等装饰品随葬。根据民俗学研究,红色象征着鲜血,而血又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托之所。在尸体上撒赤铁矿粉,表示给死者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生命,或者表示他并没有死,只是长眠罢了。高巍说,在殡葬文化的最初,人们就相信“灵魂不死”,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只是生命的一种转换方式。因此在殡葬文化中,古人推崇“事死如生”的理念。“灵魂不死”是传统殡葬观念的核心,人们安放尸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放灵魂。在殡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对灵魂不死的认识有所不同,因此也导致了殡葬方式的不同,出现了土葬、火葬、水葬、风葬、崖葬、树葬、天葬等多种形式。如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葬法,包括悬棺葬和崖洞葬。人们将棺材放在凿出的山崖平台上;或在峭壁上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将棺材放入天然岩洞之中,岩壁上雕刻各种图案,铭文等等。我国目前已发现有殷商、战国、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时期的悬棺。以四川地区为多,蜀地人以为死人的灵魂升天可为仙,入地则成鬼,故以崖葬为高尚。北方人和汉人也有少数地区使用崖葬。比如汉代中山靖王与山东曲阜鲁王的墓葬方式就是崖葬。而汉族人则多以土葬为主。高巍介绍说,土葬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当时人们实行土葬主要是为了防止死者被野兽吃掉,同时也是为了使死者的得到永恒的安息和葬地。中国人之所热衷土葬,一方面是因为在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十分依赖和留恋,此外人们还认为土地埋葬先人的形式是为死者提供了另外一个活动的空间,即所谓的“入土为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出现,死者的殡葬也开始出现“三六九等”的划分,在墓地、葬具和殡葬用品方面都有所体现。秦始皇陵俨然便是一幅宫城都邑图,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俗发挥到了极致。在早期殡葬中,死者和死者之间的安葬并无太大区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出现,死者的殡葬也开始出现“三六九等”的划分,在墓地、葬具和随葬品方面都有所体现。墓地制度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居室葬”。当时,人们一般居住在自然洞穴中,这样的洞穴也成为死者的墓地。我国最早的墓地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北京猿人将洞穴上层当作生者的居室,下层为死者的墓地。到了青铜器盛期的商代,商王和各级贵族的墓葬,都用木材筑成椁室,敛尸的木棺则置于椁室的正中,其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包括各种实用的青铜礼器、兵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及骨角器等。除大量随葬实用器外,商代统治阶级墓葬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大量的人畜殉葬。
      西周春秋时期的墓制承袭商代,其规模因墓主身份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一直保持到战国时期。而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墓制出现划时代变化的时期。据资料记载,秦始皇陵有内外双重夯土筑造的垣墙,坟丘在内垣墙的南半部,呈覆斗形,陵园东面有始皇诸公子、公主的殉葬墓,有埋置陶马、活马的从葬坑群,还有模拟军阵送葬的兵马俑坑。纵观秦始皇陵,其地面的双重围墙相当于秦都咸阳的内城和外城墙,封土和地宫象征咸阳宫,外墙东侧的兵马俑坑相当于秦都的守卫部队,而其马厩坑则相当于宫廷的厩苑,珍禽异兽坑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廷苑囿了。这样,秦始皇陵俨然便是一幅宫城都邑图,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俗发挥到了极致。
     魏晋南北朝时殡葬礼仪大体上与汉代相同,只是汉代明器陪葬之风甚盛,至魏晋衰落了。但此时在殡葬礼仪上出现了一种渴葬的新现象。所谓渴葬,就是不按传统殡葬利益的时间程序而提前埋葬。这主要是魏晋南北朝期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停,庶民百姓生活艰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平民百姓自然欢迎从简从速的渴葬方式。当历史车轮进入唐代,殡葬礼仪又反而趋于崇尚周礼倡导的那套模式。唐代殡葬礼仪在参照周礼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程序化了。当时一死者从断气到殡葬、奠基完毕,共有六十六道仪式,繁文缛节,不一而足。但另一方面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唐代盛世的面貌。宋人对殡葬礼仪也十分重视。宋朝政府为了整饬礼仪,敦厚风俗,曾多次颁发新的殡葬仪注,严立禁约,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政和礼》。明、清两代的殡葬礼仪,主要依据《仪礼.士丧礼》,另外参考了《朱子家礼》,形成一套隆重而繁琐的殡葬礼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逐渐推行“火葬”。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殡葬逐步商业化。目前,中国殡葬服务需求多样化,殡葬市场也非常庞大,殡葬用品的种类和产品也越来越多。

   西安黄土工艺品有限公司 www.shanxihuangtu.com 和您分享


 

CopyRight 2010 陕西黄土工艺品有限公司-殡葬用品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邮编:710000
联系电话:18392070736张小青(微信同号) Email:1531558117@qq.com,皇土牌殡葬用品
陕ICP备10012054号
视频风采